首页 >> 新闻动态

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主编《中医大辞典》第三版正式出版

2024-02-26 13:37:59 109浏览

由李经纬、余瀛鳌、王振瑞三位老师主编的《中医大辞典》第三版,2023年9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关于这一版《中医大辞典》的编写初衷,修订原则,工作过程,本书《前言》均一一给予介绍。以下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中医大辞典.png

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工具书的编撰工作是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关注下从1971年开始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1973)、《简明中医辞典》(1979)、《中医大辞典》8个分册(1981-1987)、《中医大辞典》合订本(1995)先后出版,逐步构成了适用于不同读者群体的小型、中型、大型中医工具书系列,多年来为中医学术和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中医大辞典》合订本即第1版出版10年后的2005年,修订出版了《中医大辞典》第2版,在规范化、实用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工具书的编撰是一项十分繁难的工作,无论选辞还是释义,错讹或欠妥之处总是在所难免,而时代的进步和学术的发展又总是提出新的需求,所以工具书的修订将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将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重点项目列入科研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实。2017年6月,李经纬先生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和读者建议,向中国中医科学院领导提出了修订《中医大辞典》的书面申请,于是,“修订《中医大辞典》”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十一批院级自主选题研究项目于2017年12月正式立项,王振瑞、李经纬担任课题负责人。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修订编写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于2021年10月基本完成了修订稿,之后又与出版社编辑同仁通力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文稿,《中医大辞典》第3版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本次修订,依然坚持规范化、实用性、时代性的指导思想,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删除合并重复辞目。原版中辞目重复现象,既有辞形相同的重复,又有辞形不同的重复。前者如“陈文治”重出,二条释义均欠详细,修订时将二条合并,重新撰写了释文;后者如“脏结”与“藏结”,“小趾次趾”与“小指(趾)次指(趾)”,“刮痧”与“刮痧法”,“表寒里热”与“表寒里热证”等,辞头重复而释义不同,修订时对此类辞目的释文均进行了重新撰写和整合。另外,还有个别错误辞目“重出”的现象,如“安金藏”与“金安藏”被排在不同笔画之下,而“金安藏”是错误辞目,径直删除。

 2.补充订正定义词。辞目释文应尽量首先标注定义词。本次修订,对缺失、错误或欠妥的定义词进行了补充和订正。如,第2版绝大部分古代医著辞目的定义词为“书名”,有些辞目没有定义词,修订时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和古籍的具体内容,尽量将定义词具体化,如“内经刺法”条,补充定义词“针灸著作”;“内经知要”条,将定义词“书名”改为“医经著作”。再如,第2版中绝大部分中药辞目的定义词为“药名”,而中成药辞目的定义词为“中成药”,为使定义词更加准确,逻辑更加严谨,将定义词“药名”改为“中药材”,以与“中成药”相对应。又如,原版中定义词“病名”“证名”“病证名”“症状名”使用比较混乱,修订时根据当代医学界对“病”“证”“症”“症状”“体征”的理解做了一些修改,如将“急喉风”条的定义词“病证名”改为“病名”;“牙齿焦黑”定义词“症状名”改为“症名"。

 3.补充义项。原版中有些辞目所列义项不够全面,修订时做了补充。如“肝脾不调”只有“病机”一个义项,修订时补充了“证候名”作为第二个义项;“种痘法”义项只有“痘苗接种法”,修订时增加了另一义项“痘疹专著”。

 4.订正义项序号。本版《凡例》规定“多义辞目的不同义项,以‘Œ’‘’‘Ž’等序号分别叙述”。而原版很多辞目的释文中将同一义项之下并列的内容,标注了“Œ”“”“Ž”等,修订时改成了“①”“②”“③”等,使之与《凡例》相符而层次更加合理、分明。

 5.订正引文。对释文中古籍引文进行了核对和订正;依据中华书局2014年版裘锡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第2版中所引马王堆汉墓帛书释文进行了修改。

 6.补充释文。原版中有些辞目的释文缺乏实质内容,例如被编入某一丛书的医书,释文中只注明参见某丛书条,而某丛书条的释文中并未对该书内容做任何说明。修订时对一些此类辞目的释文进行了补充,如“罗谦甫治验案”条,将释文“见医药丛书条”改为:“医案著作。2卷。近人裘吉生将元代医家罗天益(谦甫)《卫生宝鉴》(1283)各卷中散见的治疗验案单独摘录成册,编为2卷,名为《罗谦甫治验案》,刻入《医药丛书》初二集。见‘医药丛书’条。”

 7.修改或重写释文。参照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借鉴10余年来医史文献研究成果,对中药材、中成药及常见的病机、病证、治法、人物、著作类学术性较强的重要辞目释文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或重新表述,力求更恰当、更准确、更精练。

 8.增删辞目。增加了当代中医文献中常见而《中医大辞典》未收的名词术语700余条。除前述因重复而合并删除的辞目外,另删除了过于生僻的字词和临床不再使用的中成药辞目100余条。

 9.增配图片。为了比较形象生动地表述内容,加深读者对释文的理解,在一些中药材、医药古籍、经络腧穴、历史人物辞目之下,增配图片共计800余幅,以期图文互参,相得益彰。

 10.改变正文辞目排序方法。鉴于逐渐变化的读者群体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汉语拼音检索查阅,将正文辞目排序方法由笔画排序法改为汉语拼音排序法,文后增加《笔画索引》,以供按笔画查阅者使用。辞目排序方法的改变,不仅使检索查阅更为便利,而且纠正了原版中生僻字后括号内注音的一些错误,更重要的是,明确标注多音字、生僻字的读音,可为我国医学生、外国留学生等初学者提供阅读便利,必定更有利于中医学术的国内外传播。

本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多个版本先后出版,诸多参编机构名称发生变化,为保留原貌,文前既往版本前言的参编单位仍保留当时机构名称,不作修改。本次修订所涉内容较广,工作难度较大,稿件交付出版社后,又曾多次解决编辑提出的诸多问题。对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以及诸位编辑同仁的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本次修订使《中医大辞典》的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因编者能力所限,定然仍有不少错讹和欠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批评指教,为下一次修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大型中医工具书得以不断完善。

 

                                                        编者           

                                                    2023 年5月     

本次出版还特别编辑了彩图限量版,为广大中医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更多图像资料,以供学习参考。


中医大辞典2.png


热门推荐